不要评价某类人,请具体评价某个人

   2022-04-04 养生之道网0
核心提示: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如果我们因为受刻板印象的蒙蔽,而无视一群人的个体差异,那么这样的刻板印象,就具有潜在的危害。贴标签这种行为,是一定要禁止的。因为你对一类人的评价,不是犀利,你只是充满偏见。2006年4月,克林顿接受着名主持人(也是美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如果我们因为受刻板印象的蒙蔽,而无视一群人的个体差异,那么这样的刻板印象,就具有潜在的危害。

贴标签这种行为,是一定要禁止的。因为你对一类人的评价,不是犀利,你只是充满偏见。

2006年4月,克林顿接受着名主持人(也是美国头号富婆)奥普拉采访。

奥普拉问:“你的女儿有了男朋友,已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作为父亲,你给她关于男人的最好建议是什么?”

克林顿毫不犹豫地说:“我只对具体的男人给她提供建议,从不对男人进行整体的评价。”

这个回答是极其聪明的。

因为,对个体进行分析,而非对人群进行定义,就能避免脸谱化的认识,类别化的偏见。

男人不是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产品,他们千差万别, 相貌各异,性情悬殊,观念参差不齐,哪能被一句话就全部涵盖?如果有,也只能是“他们都是男人”,但也不尽然,说不定还有transsexual。

1

类别化人群的现象很多。

比如,狮子座的人自大,双子座的人犹疑。

比如,今天的中国文人,男作者写来写去就写了一句话:“瞧我多能干!”女作者写来写去也还是一句话:“看我多迷人!”

比如,东北人打老婆,上海人怕老婆,贵州人买老婆。

比如,文青又穷又酸,土豪又傻又富,小三又骚又贱,网民又蠢又偏激。

……

这些评价我们都习以为常地用着。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以偏概全,我便一概而论,谁都不输谁。

但如果冷静下来,就会发现,在这些语言之中,往往都藏着一种不自知的傲慢与偏见,在审判人事时,从一己之念或权威意识出发,对人群进行大扫荡。

男人?一言以蔽之。女人?只字而言之。

在这种评价下,一群人变成一个人,同一种声音,同一种行事方式,被同一种特质所收容。他们变得透明简单,如同草履虫、阿米巴虫等单细胞动物。

2

为了精确认识,人们会总结出更多的共性。问题是,这种概括的基础是对人、事、物一致且不变特征的把握。

而人群恰恰是最易变的描述对象。

因此,我们也极容易发现认知谬误。

比如,你会发现,有些文青也又多金又有趣,有些土豪又机灵又有品,有些小三又坚贞又有情,有些网民又犀利又精准。

没有人是全能全知者,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一旦我们形成自己对人群的信念,便深信不疑,遇到不同观点,便寻找新的证据以巩固自己——我们乐于持有偏见。

可惜,先有结论,再有论据;先下总结,再作了解,都容易堕入思维僵局,进入认知的黑暗面。

3

但为什么,我们都知道类别化认识的弊端,还依然如此?

因为,说到底,将人群分类叙述,是最轻松的信息处理方法。按高尔顿·奥尔波特的说法就是,它是最不费力的规则。

宇宙那么大,世界那么杂,信息多得让人恐慌。倘若一一去深度研究,这一生,又哪里够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类别化认识,就出现了。

因此,对于“类”概念,我越来越警惕,但同时,也越来越习以为常。

4

倘若你想认识和描述世界,“类”化就无可避免。

因为它可以降低认知成本,满足思维懒惰,形成身份认同,达成自我保护。

1、管中窥豹和以小见大,不乏矛盾点,但都基于一定的认知和阅历,可以让人省时省力,有助于降低行为成本。

2、真正的思考是很累的,它要摒弃偏见,拒绝脸谱化、标签化、地图炮,深入真相、因果、本质。多苦逼啊。

而“类”化却可以懒惰地面对信息。哪怕对人、事、物的认知判断不当,也能简单地处理、整合、叙述观念。

3、分类能满足我们对社会认同的渴求。

当你说“我们如何如何”, “他们如何如何”时,反衬形成,自我认同就能实现。“他们”越LOW,“我们”就越牛逼,借助这种方式,我们树立自我形象。

4、《社会心理学》中说, 对族群抱有“刻板印象”这一天性,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比如,面对新疆人,我们不可能不警惕;

面对全能神教的教徒,我们不可能不敬而远之;

面对杀人犯,我们不可能卸下所有心防,将他视为至亲。

因为这些便捷和需要,我们很容易形成类别化认知,将人群分成ABC或上中下,下一个简单粗暴的定义。

5

说到底,类别化认知是危险的方法。

因为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常常采取捷径和特定规则来了解别人。

如果我们的刻板印象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上,它可以是处理复杂问题的简洁方法。

但如果我们因为受刻板印象的蒙蔽,而无视一群人的个体差异,那么这样的刻板印象,就具有潜在的危害。

所以,它的使用,得在了解充分的前提下。

否则就可能沦为反智、反丰富、反常识。

我想,克林顿之所以不对整个男人帮提建议,应该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社交心理: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有这么个说法,说人生有“三大错觉”:手机震动、有人叫我以及对方喜欢我。但要问人最大的错觉是什么,莫过于这个:我很重要。心理学上说孩子成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舞台的我,会把自己假想成那个非常受关注的人,从而非常
    12-15
  • 购物狂存在的心理疾病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那些经常“买买买”的购物狂到底存在什么心理疾病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如果要对一个“剁手党”说,“买买买”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那么TA一定会很不快。不过这里,我们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买
    12-11
  • 社交心理:改天在一起吃饭吧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改天一起吃饭吧”,刚向陌生人问完手机号码我们会这么做,对于还存在暧昧期的男生会这么做。但他们的言外之意是不一样的,第一个的言外之意是,以后再说,第一个的意思是明天如何。“改天一起吃个饭吧”这句话没什么错,充分表现了
    12-07
  • 微表情背后的心理学
    微表情背后的心理学
    养生网导读:你有看过TVB的电视剧《读心神探》吗?这部剧讲的是警探姚学琛凭借一个表情、一个眼神,窥探疑凶的心理活动,从而识破谎言破案的故事。微表情总会不知不觉地暴露一个人的内在想法,那么,你知道这些微表情背后反映了什么心理吗?微表情背后的心
    12-06
  • 其实,你的情商没有你想象中的低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说话能力不代表情商,请走出情商理解的误区。情商,现代企业管理和励志文章里不能绕过的名词。无数写手对它做过解读,最近一段时间较火的说法是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情商高就是好好说话,情商是一种修养等等。我之前也写过情商的
    12-05
  • 社交心理:请不要轻易说忙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你离不开一个词,它似乎并无恶意,几乎微不足道。然而它正在潜移默化中从上至下恶化你的人际关系,这就是忙。“我很忙”,这是拒绝的最好借口,最好理由,堂而皇之。我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拒绝了你,我是有正事要做的,所以不能陪你。
    12-01
  • 用眼神也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事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眼睛是心理的窗户,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眼神去说服别人,让别人去相信你,以至于帮你做不可能的事。“任何人都不能登机。”飞机引擎嗡嗡的轰鸣声越来越急促,一个家伙拿着一根亮亮的指挥棒不慌不忙地出现在机场跑道上。我想了一会儿
    11-29
  • 手机让我们的社交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子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满街皆是低头族,遍地可见手机控,人人都是拇指党。这就是智能手机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手机里的社交,手机里的男朋友,手机里的生活,手机里的骄傲。我们那丰富多彩的生活似乎只有在手机上才能享有,似乎只有在朋友圈里才能看到。手
    11-21
  • 所有那些疏远的友谊都有道理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两人想要成为好朋友,必须门当户对,这种门当户对不单单是家世身份,还有人生观价值观,否则就是南辕北辙,不论你如何辛苦地维系最终依然逃不过无疾而终的宿命。谁都无法想见冰心在林徽因的巨大光环之下到底是有多压抑。要说林徽因,
    11-19
  • 要不我们聊聊吧?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情商,绝不局限于“会说话”。它还包括“在不该说话的时候绝不说话”等多种“消极不作为”的情形。前面几次,聊到情商,主要是指这个人会不会说话,但是,情商,绝不局限于“会说话”。它还包括“在不该说话的时候绝不说话”等多种“
    11-19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