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当代年轻人中越来越多的"社恐",社恐的直接表现为:不想社交,导致不会交际,最后陷入卑微社恐的状态。今天小编为您介绍3个社交的心理效应,希望能让你摆脱社恐的状态。
人际交往的三大心理效应
其实很多人的一些小动作或微表情第反映了其心理状态,而在人际交往中,只要我们掌握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我们就能在社交场合应付自如。
1、首因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占据了我们的主导地位。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就不那么容易了,即使后来的印象与第一印象有差距,很多人还是会自然的服从于第一印象,这就是首因效应。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因此社恐的小伙伴们,打起精神来,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初次交往时,要注意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一次的记忆会促进人对你印象的变化,与首因效 应相反,对于个人的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 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 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 "新颖效应".如果你最近的表现不好,那么以前的努力就会被大大地稀释掉。因此,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有让人觉得冒犯的行为。
3、光环效应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用于解释光环效应也是可以的。光环效应指的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在对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有严重情感倾向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人际关系归根结底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制约,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关系各方相互作用的形式。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心理满足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人们所结成的大部分社会关系,可以分成使人的物质、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酬赏性关系和破坏这种满足的处罚性关系。因满足与不满足程度的差异、人们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形成一个连续分布的区间,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