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茵陈蒿的概述
1、茵陈蒿的概述
茵陈,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2、茵陈蒿的别名
茵陈、白蒿、绒蒿、臭蒿。
3、茵陈蒿的性状形态
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2~3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1~2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有短梗;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4、茵陈蒿的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辛。归脾经、胃经、膀胱经。
5、茵陈蒿的来源
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地上部分。
6、茵陈蒿的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河岸、沙砾地较多。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1、茵陈蒿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
含叶酸、挥发油;花及果中含有6,7-二甲氧基香豆精、氯化钾和绿原酸。另含绿原酸、桉叶素、茵陈色原酮、4-甲基茵陈色原酮、滨蒿内酯、茵陈蒿酸等成分。
2、茵陈蒿的功效作用
清湿热、退黄疸。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湿退黄药。
3、茵陈蒿的毒副作用
无毒。脾虚血亏而致的虚黄、萎黄,一般不宜使用。
茵陈蒿的药方选录
1、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180克,栀子(擘)十四枚,大黄(去皮)60克。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2、治黄疸,遍身悉黄,小便如浓栀子汁:茵陈蒿120克,黄芩90克,枳实(炙)60克,大黄90克。四味捣筛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米饮服二十丸,日一服,渐加至二十五丸,微利为度。忌热面、蒜、荞麦、黏食,陈臭物。(《外台》引自《广济方》茵陈丸)3、治大便自利而灰:茵陈蒿9克,栀子、黄连各6克。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服。(《伤寒活人指掌图》茵陈栀子黄连汤)
4、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蒿60克,附子一个,干姜(炮)45克,甘草(炙)30克。上为粗末。分作四帖,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茵陈蒿的服用方法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茵陈蒿的保存方法
阴凉干燥处,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