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怎样传播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病。在流感高发季节,老人和小孩是患病的重灾区,这些人群需要做好预防。下面,就快和360常识网一起了解流行性感冒的相关知识吧!
本文目录
1、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2、流行性感冒是怎么传播的
3、如何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这种病潜伏期短,起病急,呼吸道飞沫易传播,因此,若频繁与人接触极易患病。另外,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易变,使人群对变异的病毒株普遍易感,导致流感具有周期性,易发生世界大流行的特征,对人体乃至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抵抗力弱的孩子更易患上流感。
流感根据其主要症状,临床可分为普通型、肺炎型、中毒型流感等,普通型主要症状表现为畏寒、高热、全身乏力、四肢酸痛、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特征。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感染至发病潜伏期通常为5-7天。病人在潜伏期后期至急性期早期,可排出大量有强烈的传染性的病毒。隐性感染者由于无临床症状而不被发现,更容易传播病毒。
与成人相比,儿童体内尚未产生抵御流感病毒的抗体,身体机能和抵抗力都属于低下水平。特别是在幼儿园或在学校中生活的儿童,由于集体生活的特点,更容易感染流感。
流行性感冒是怎么传播的
1、传染源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排毒时间可长达病后7天。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中,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由于部分免疫,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带毒时间虽短,但在人群中易引起传播,迄今尚未证实有长期带毒者。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并保持30分钟,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传播速度取决于人群的拥挤程度。通过污染食具或玩具的接触,也可起传播作用。
3、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无关。抗体于感染后1周出现,2~3周达高峰,1~2个月后开始下降,1年左右降至最低水平,抗体存在于血液和鼻分泌物中,但鼻分泌物的抗体仅为血液中的5%左右。流感病毒三个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感染后免疫维持时间不长,据现场观察,感染5个月后虽血中有抗体存在,但仍能再资助感染同一型病毒。呼吸道产生分泌型抗体,能阻止病毒的侵入,但当局部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后,即失去其保护作用,故局部抗体比血液中抗体更为重要。
如何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1、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2、勤洗手。流感病毒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接触传播,因此不能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保持环境清洁和室内空气流通,根据天气状况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4、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或者在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时佩戴口罩,以防止被其他人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病毒感染。
5、避免与已经感染流感的人群进行密切接触;
此外,疾控中心在这里提醒您,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我县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的9-10月份。由于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