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卒中的全程管理领域,德国是国际上最早的践行者之一。在霁达康复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共同发布的《2018-2019年度康复临床成果及质量报告》中提到,发病0-6个月内入院的患者,经过德国神经康复模式治疗后,早期巴塞尔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均改善率可以高达78.6%。德国神经康复模式强调罹患脑卒中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务必抓住“早”“少”“高”三个字,这对最终康复效果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早康复 早获益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卒中的风险将增加,把握卒中后黄金期,尽早康复治疗能够大大提升恢复的机会。有研究表示,脑卒中后8-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能够在卒中后6个月内开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生存率将提高97%。卒中后存活的患者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有90%的患者可以达到辅助步行和生活自理,30%的患者能够参与轻体力的工作,而与未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死亡率降低了12%。
曾在霁达康复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老萧就是紧紧抓住了“早康复、早获益”的最好例证。中风后的老萧在ICU躺了一个月就转院到了这里,当时他意识模糊、右侧肢体瘫痪,依靠鼻饲管和导尿管维持基本生活,而在康复治疗的三个月里,从身体状况到精神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院时,他已经基本实现生活自理了。而老萧的认知和运动功能在第一个月的治疗中就有明显改善主要是基于早期规范的神经康复治疗。
尽早进行有效的神经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预防脑卒中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改善患者受损的功能,有效重塑大脑神经网络,还可以减轻残疾的残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其实,康复治疗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越早进行,越能减少社会负担,同时也能极大减缓护理资源的使用。
少帮忙 恢复快
一些患者罹患卒中后,家属认为患者非常虚弱,需要卧床休息,不能进行锻炼,要静养,患者一切日常生活动作都依靠家属完成。实际上,他人提供的帮助越多,患者自身得到的锻炼就越少,反而不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因患病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需要通过锻炼和机能训练得以恢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让患者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帮助他们尽早恢复。
对于一些经过神经康复定期指导,已达到一定恢复效果可以回归家庭的患者,回到日常生活后,仍需要保持神经康复训练。一旦懈怠,不再进行基础练习,并且家属因看到良好恢复而产生帮助心理,就会使患者再次产生依赖,导致已经学会的功能慢慢退化,长此以往就会前功尽弃,还需要重新回到康复科进行训练。
罹患脑卒中的患者家属在照顾患者时要学会变通的帮助,少帮助,而不是不帮助,霁达康复通过早期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认识,能够使他们对患者的帮助更有效。
高参与 效果好
很多患者在遭受疾病的打击后,常常对恢复以往的生活、回归社会、重返工作抱以消极的态度,对于发病后的恢复也并没有预期,甚至对病后造成的损伤也无奈接受。事实上,除了急性期疾病的救治外,康复治疗对于脑神经损伤后的患者而言,是迫切需要的。
霁达康复通过正确规范的神经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恢复。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康复是要求患者积极自主参与治疗的。相比于以医生为主导的治疗方式,霁达康复引用的德国神经康复理念注重病人个体的需求,以对每位患者评估的结果为基础,再结合患者自身的康复目标,为其制定最适合个体的康复治疗方案。
良好的康复结果=50%医师的努力+50%患者的主动参与。当患者主动提出康复的要求,对神经康复结果有所希冀时,才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康复治疗的效果,主动参与能使患者对康复治疗产生更积极的态度,医生们也能保证康复治疗的方案更符合个体需求,康复结果更理想。
在霁达康复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临床团队会全面评估每一位患者的功能状况,抓住早康复、少帮助、高参与三个要点,制定出个性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比如他们会根据康复目标的不同情况,将功能相近的患者组成小组,并设计难度不同、丰富有趣的功能康复课程,基于系统化、动态化评估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相信更多的患者如果能够早期就介入神经康复治疗,并且坚持系统化的训练,一定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和家庭,返回社会。
为了让更多中风患者了解中风康复重要性,霁达康复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携手推出了特别活动,有多学科团队免费在线义诊、免费康复机器人体验,免费领取康复工具包。关注微信公众号【霁达之家】,点击菜单栏【活动申领】即可参与,可以通过拨打021-60236788电话咨询免费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