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女士自从生完二胎之后,就落下来一个不太好意思说出来的“毛病”,平常随便跳个绳或是打个喷嚏,就会有少许尿液不自主溢出,给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扰。
其实,在女性人群中23%~45%有不同程度的漏尿现象,7%左右有明显的尿失禁,其中大多数为压力性尿失禁。
大连美琳达医生表示,当咳嗽、打喷嚏,或是进行举重物、跳跃等运动时,如果会有尿液不自主流出,很可能是盆底肌损伤了。
盆底肌承担着支撑阴道等器官、控制大小便还有性的功能。脆弱的盆底肌引起的问题可能会困扰一生,因此盆底肌问题不能忽视。
哪些人群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1.孕期或生育后女同胞
约有30%~40%的孕期或生育后妇女有盆底肌功能障碍,其中四五十岁的妇女最易患病。压力性尿失禁主要原因是盆底肌肉的损伤。
而女性怀孕时子宫的重量增加会导致盆底肌不断往下压,引起盆底肌受损。一些女性认为,剖腹产可以避免盆底肌肉损伤,从而避免产后尿失禁。
但事实上,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十月怀胎盆底负重本身对盆底的伤害都是存在的,所以都应及时进行盆底康复。
2.肥胖女性
肥胖是尿失禁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过胖女生体重每减轻1kg,尿失禁发病风险就会减少3%。所以一定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3.高强度体育锻炼、吸烟
高强度体育锻炼、吸烟也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尿失禁。
预防尿失禁,与尴尬说再见
美琳达医生建议,减少盆底负重、减轻腹压以及主动进行盆底锻炼都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尿失禁。
1、控制体重
对于肥胖的女同胞,控制体重刻不容缓,必须注意健康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2、改善便秘
大便如果不顺畅,在使劲排便时会增加腹部压力,所以平时要多摄入膳食纤维,以免便秘。
3、减轻腹压
要避免手拎重物、下蹲或弯腰搬重东西,用力跳跃、举重物运动等,这些都会增加腹压,引发尿失禁。
4、产后避免体力劳动
刚刚生育后的女性除了合理饮食,保持居室通风清洁,还需要保证充分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给盆底组织以充分恢复时间。一般至少 3 周后才能进行全部家务劳动。
5、简约版提肛训练
对于轻度尿失禁的女性,我们也有办法。为了避免盆底松弛,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不动声色”地做简约版的提肛训练。
训练方法:持续向上收紧肛门 2~6 秒,然后松弛 2~6 秒,反复 10~15 次为一组,每天训练 3~8 组,如此持续 8 周以上时间。
该运动贵在坚持,把它当成每天的“必修课”,会更快观察到效果。即便没有出现尿失禁,女性朋友们也可以通过盆底肌锻炼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增加盆底肌肉强度。
尤其是产后42天的女性,通过进行常规盆底肌肉训练,可以大大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6、及时就医
如果已经出现严重的漏尿问题,例如蹲起、轻轻咳嗽后都出现漏尿症状,那么上面提到的各种保守治疗的方法可能作用不大。
因此,建议应尽快去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检查。
“中国盆底学之父”童晓文教授
童晓文教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已经35年了,曾在美国和德国研修工作13年后,毅然回国,他不仅是拥有中、德、美三国行医执照的归国医学专家,更是我国最早引进和推广现代女性盆底学的专家,在业内有着“中国盆底学之父”的美誉。
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及女性盆底学,涵盖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女性性功能障碍、粪失禁等病种,独创了“童式悬吊术”等多种盆底手术,同时也发明改良了尿道中段悬吊术、盆底重建术等术式,拥有着无需进入腹腔、创口小、恢复快、痛苦少、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保留子宫的特点。
关于盆底手术方式,童教授用一套有意思的“装修房子”的理论,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其原理:“盆底手术就像装修房子一样,住得越久需要装修的机会就越多,这个地方漏水了,那个地方漏风了,破的地方不一样,修补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最后都是为了让这个房子还原成原来的样子。我们也想让更多人知道,房子坏了,不一定非要拆的。”
5万例女性盆底疾病治疗案例
作为我国女性盆底学的开拓者,童教授是完成我国第一例尿道中段悬吊术以及后路IVS手术的主刀人,拥有6项国家级盆底手术相关专利,已经完成5万例女性盆底疾病治疗案例,成为我国女性患者的福音